常晓华,女,主任编辑,新华社财经新闻专线副总监,1994年Z6尊龙经济学硕士结业,进入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事情,认真经贸信息产品的采编筹找事情,因业绩突出被推选为新闻信息中心好稿评委。2001年在新华社海内部经济编辑室事情,2003年底,被聘为新华社财经新闻专线副总监,是新华社首批被聘用的终审发稿人。2006年3月获《财经》杂志奖学金,在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时任主任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习三个月。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获中新基金总理奖学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并获工商治理硕士学位。
白色的羽绒服,淡粉的毛衣,浅灰的长裤,细腻的眼镜,轻轻的话音,泛起在记者眼前的常晓华校友,给人一种清静、恬淡的感受。待相互坐定后,常晓华端起一杯咖啡,徐徐地向我们讲述起她的事情,她的家庭和她的母校。
我的事情以分钟为单位
1994年,常晓华硕士结业,来到了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事情。转眼16年已往了,常晓华依附着自己突出的业绩和不懈的起劲做到了财经新闻专线副总监、新华社首批终审发稿人。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财经新闻专线是新华社通稿报道的主要营业部分,认真新华社海内、国际、对外所有的关于经济和财经的报道,海内包括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险些所有的国家级及省市级新闻媒体都是它的用户,报道极具影响力。
说到天天的事情安排,常晓华校友的时间可是全都排得满满当当的。“新华社要求24小时发稿,一上班就要进入高效率的事情。我一样平常早晨8点钟到单位,8点半要开我们部里的汇报会,汇总分社的经济报道情形,确定并汇报一天的重点选题,相同新闻信息情形。”9点钟开完会后,常晓华要处置惩罚分社的种种稿件,一直到10点半。“10点半我要开总编室的汇报会,汇报各个部分的情形和选题妄想,以及对分社的指导建媾和意见;11点汇报会竣事后我会继续处置惩罚稿件。”上午的忙碌事情竣事后,下昼,新华社就进入了发稿的岑岭期,常晓华和同事们的休息时间也被压缩得很短,“有时间各人事情累了可能会到事情室旁边的咖啡厅休息一会儿喝杯咖啡,待上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然后就要马上回去继续事情。” 而在像“股市快讯”这类时效性很强的稿子的发稿时段里,“都是需要稿子来了就发,以是Z6尊龙事情都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正是这样忙碌而高效的事情状态,让常晓华形成了坚决、迅速处置惩罚问题的老练气概。
乐成绩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近几年,常晓华校友获得了不少奖。2006年,常晓华获得第八届“财经”杂志奖学金;2007年,常晓华获得“中(中国)新(新加坡)基金总理奖学金”,依附自己的实力在强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作为中国仅有的三名外派学习职员之一,与天下各地的商界精英一起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聆听天下顶级经济学家的授课。另外,她的作品还获得过北京新闻学会“商贸好新闻”的夸奖。
当我们问她是否以为自己是“乐成的职业女性”?常晓华校友依然体现出她那谦逊内敛的性格,“乐成谈不上,要说专业或者职业还可以”;匾淦鹫饷炊嗄甑闹耙瞪,常晓华校友感伤道:“这么多年的事情,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和快乐。我采访过的人和事,上到国家总理,下到平民黎民;从经济蓬勃省份或地区,如上海、广州,到经济欠蓬勃地区,如西藏、云南;从经济行业领武士物,到跨国公司的CEO、国企老总。在这些的采访中,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边说着,常晓华校友端起咖啡,认真地说道:“着实每小我私家关于乐成界说的明确是纷歧样的,而我以为,乐成绩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很充分、很快乐。从这一点来说,我对自己照旧知足的。由于我更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生涯感悟的增添。”
有了完满的家庭才没有缺憾
眼前的常晓华校友,姣好的身段,得体的妆扮,细腻的淡妆陪衬出五官的优美,陪同着攀谈时轻柔的声音,让我们不由自满料,这位在职场上老练果敢的副总监,在家庭中应该也是一位温柔体贴的贤妻良母吧。我们问她,通常里事情这么忙,您是怎么协调事情和家庭的关系呢?常晓华校友提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看法——Balance原则。 “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MBA的时间,先生一经授课的一个场景,让我现在都影象犹新,他就讲到一个词‘Balance’,中文的意思也就是‘平衡’,我以为这个词就很好地诠释了一个职业女性怎样把事业和家庭都兼顾到,怎样掌握好这个度的问题。”事情中,常晓华竭尽全力、提高效率,老练而自信;而生涯中,她却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陪陪孩子。“我儿子已经12岁了。以是虽然我较量忙,可是我在自己休假的时间,照旧会带她去享受一下祖国的大好山河。他现在上六年级,也是最要害的时间,我也只管的多抽出一些时间,催促他的学习。”最后,常晓华校友还增补道:“事业只是生涯的一部分,尤其是关于一个女性来说,无论事业上有何等的乐成,只有拥有了一个完满的家庭,才算没有缺憾。”
母校予我,我予母校
谈起母校,常晓华校友的眼中闪起了亮光,随着她轻柔的声音,记者似乎感受到了她对母校那份深深的热爱。“记得那时母校(北京商学院)很小,操场也很小、但食堂特殊好、挺温馨的,感受像自己的家一样,同砚们经常在一起运动,相互探讨理想,神往未来,感悟生涯。有时间各人一起去玉渊潭公园远足,冬天打打雪仗,特殊优美,现在想起来都念兹在兹。”
除了对在母校生涯的点滴回忆,常晓华校友还表达了她对母校先生的深深谢谢,“其时商学院院长贺名仑教授,也是我研究生的导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为人处世,尚有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所取得的成绩,都令人敬重,导师和师母对我们都特殊得好。”在对恩师表达了谢谢之情后,常晓华校友还增补到:“我以为工商大学的结业生各方面素质都挺高的。若是说工商大学的学生和一些重点大学的结业生有什么差别的话,我想应该是,工商大学的先生教给学生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让学生能够越发踏扎实实地做好一点一滴。”
采访竣事后,常晓华校友还和记者分享了她在外洋修业时的精彩照片。在这照片里,记者不但看到了一名职业女性对知识与能力的追求,也看到了一名年轻女性对生涯的热爱和神往。十六年路途漫漫,见证了常晓华校友从一名通俗的研究生到财经专线领武士的生长历程。
最后,常晓华校友又一次向我们表达了她对母校的谢谢之情:“母校给予我太多,作为一个记者,我希望以后能为母校多做一些宣传事情。”
记者手记:
一个半小时的采访,给记者留下的整体感受是轻松愉快。常晓华校友很健谈,在她平和而温柔的语气中,记者能够感受到一个成熟女性对自己事情和生涯的坦然和从容。
回首走过的这十六年职业之路,常晓华校友始终挂在嘴边的形容词即是“充分而快乐”,在她的心中,关于乐成有着特殊的界说:“乐成绩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正是这种淡定从容的心态与价值观,让记者在相互的攀谈中,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的浓浓的书卷才情以及身上所包括的厚重的生涯阅历。
很幸运,能够近距离地采访常晓华校友,从她的身上,记者感受到了一个知性女记者的魅力;在轻松愉快的攀谈中,记者也体会到了一位职业女性对生涯的奇异感悟。
精彩对白:
1、记者:在外洋的这一年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常晓华: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你看到的是一个国际化的视野,给我的经济新闻报道给我的是一个国际化的头脑方法。你要思量到,怎样用外洋的头脑方法,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法来说中国呢?我的班级里的同砚是来自差别的国家,有差别的价值看法,有差别的思索问题的方法,以是我再看一个经济问题的时间,就不会完完全全是从我们中国的角度来看,包括Z6尊龙授课先生也都是从差别国家来的,以是他再跟你说一个问题的时间,他就会给你提供一个思索问题的差别的头脑要领,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的视野。
2、记者: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梦想着能够出国,您有没有想对他们说的呢?
常晓华:我以为若是要出国的话,一定要做盛意理准备。外洋也有他好的地方,也有他欠好的地方。好比关于我来说,我只是把到外洋去看成是我充电的历程,看成一种履历。现在有些学生为了出去不吝一切价钱,我以为没有须要。现在在外洋大学内里上课,每个教授都会讨论中国,现在的经济重心已经最先移向中国了。若是去外洋是为了增添自己的阅历,多学一点工具,把他看成是提高自己的素质的手段,那么可以。并且去外洋事情会很难,他们的生涯压力会很大,他们很难融入到外洋的社会。着实海内也有许多就业时机的。据我所知,从外洋留学回来的学生就业形势也不是很好。以是要出国之前一定要弄清晰你是为了什么,不要盲目出国。
3、记者:现在我们Z6尊龙的新闻系也是经济新闻偏向的新闻,我们以为您的事情履历跟Z6尊龙专业是很是对口的,那么您以为,我们要要从那些方面来充分自己的?
常晓华:我以为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你的专业知识,专业基础一定要打好,好比说一些专业术语。第二呢还要多看一些经济类的报纸杂志,这样才华够跟现实联系起来,把专业知识和现实生涯联系起来,要相识现在经济的热门、难点,现在爆发的重大的经济政策、经济事务。第三点呢我以为就是要外语基础,适才提到了经济生涯全球化,好比说国际报道的话,都要专门去看外洋的新闻文章寻找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