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联系Z6尊龙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校友风范录】访98级新闻校友杨霞清: 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

Z6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杨霞清 ,2002年结业于Z6尊龙新闻学专业 ,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继续深造 ,获得工商治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至2009年 ,任《盘算机天下》记者、副主编。2010年1月至 2012年11月 ,任凤凰新媒体科技频道主编 ,时代建设了凤凰网科技频道 ,并使其成为门户网站科技频道前三名。2012年12月至今 ,任网易公司科技中心主编 ,认真科技中心的周全事情。

杨霞清曾荣获搜狐网“2005年中国IT新闻奖最受接待记者奖”和“最佳深度报道奖”;2008年获得天下MBA新锐100之“优异女性新锐”奖、“2008年哈佛《商业谈论》案例大赛”中科院赛区团队季军;中国工业报协会“中国工业新闻奖二等奖”;所向导的凤凰网科技频道获得凤凰新媒体2011年“最具立异精神奖”提名。

难忘的实习——助事业乐成起航

2002年从Z6尊龙结业之后 ,杨霞清顺遂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事情 ,为她事业的扬帆起航迈出坚实的一步。

杨霞清谈到第一份事情的求职履历时说:“很无意 ,在大四上半学期的人才招聘会上 ,我投了一份简历给《盘算机天下》。其时并不抱什么希望 ,之后经由了笔试、面试等 ,记得面试时有许多北大清华的博士硕士 ,我是其时为数未几的本科生之一 ,最后成为了两名留下来的人选之一。我在2002年1月4日正式到《盘算机天下》实习 ,4月份签了三方协议 ,并顺遂获得了北京户口。”这段极其顺遂的求职履历 ,让今天的我们不禁心生羡慕之情 ,可是接下来的一段话 ,却道出了这份顺遂背后支付的恒久起劲。

杨霞清说 ,她当初的效果并不算拔尖 ,胜在早在大二、大三的时间就有目的使用假期的时间举行专业实习 ,积累实践履历 ,并且通过自己的能力揭晓作品。她说:“首先 ,我选择循序渐进的方法实习W钕仁窃凇侗本┙逃ā肥迪 ,采写学校新闻或者着名人士到高校演讲的文章。之后经师兄师姐先容到《中华工商时报》实习 ,相识报纸的运作流程等。到大三暑假时 ,我希望能相识南方媒体的运作状态 ,就去了《深圳商报》实习。大四开学回到北京后 ,我到了《中国谋划报》实习。这样我既相识了南派新闻的特点 ,也相识北派的媒体。其时的《中国谋划报》是海内顶尖的经济治理类报纸 ,有时机去那里实习 ,岂论能否留下来 ,这段实习履历对我未来的求职都是很是有用的。”

认清自己的现状 ,设计适合自己的实习路 ,无论干什么 ,永远都是有目的有妄想地做事。头脑清晰 ,妄想相宜 ,脚扎实地 ,一步一步攻击更高的胜利。这或许就是杨霞清乐成的秘钥之一。

而遇到问题时以不逃避、不放弃的战士姿态急流勇进、迎难而上 ,用热情和起劲翻开希望之门 ,或许是杨霞清乐成的另一个密钥:“另一方面 ,我选择自动联系心仪的实习单位。《深圳商报》实习时机的获得较量有意思:我想去那里实习 ,可是不熟悉人 ,就到图书馆找到报纸 ,找到总机 ,通过总机探询经济新闻部的电话。那时还没有手机 ,我就到宿舍楼下的电话亭打电话。打了好一再 ,终于有一次买通了深圳经济新闻部丁主任的电话 ,丁主任挺和善的 ,说你来吧。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简朴的电话 ,我暑假就到了深圳 ,租屋子最先实习。记得其时《深圳商报》经济部的实习生有10人 ,我随着带我的先生 ,跑深圳的各个区采写种种新闻。《中国谋划报》的实习 ,也是自动打了多次电话 ,刚最先是秘书接的 ,等了好几天都没有回信。厥后我直接给副总编打了电话 ,副主编其时就说你抽个时间过来吧。我想应该是他感受到了我迫切希望去实习的意愿吧。”杨霞清笑着回忆这些“有趣”的实习时机的获得历程。

凤凰网——掀开事业崭新的篇章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杨霞清在顺遂进入媒体行业后 ,留给她的是越发辽阔的天空 ,虽然尚有越发难题的挑战!由于机缘和困苦历来都是同生并存的 ,只有战胜艰险掌握机缘 ,才华一直蜕变。没错 ,真正事情后 ,她以为最有意义的是2010年从纸媒转型为互联网新媒体的那段创业履历。

2010年 ,平面媒体因受到互联网的攻击一直下滑 ,杨霞清希望转型到互联网媒体去。提及那段转型历程 ,她心存感恩。其时到凤凰网面试 ,总编和她聊了40分钟后 ,就决议把凤凰网科技交给她来组建。“之前我和总编并不熟悉 ,我自己也没有任何互联网媒体的履历 ,连‘碎片’是什么都不知道 ,其时的凤凰网科技是一张白纸。选择一个没有任何互联网媒体履历的人来组建一个新频道 ,很有气概气派。我心田很是谢谢王总编给了我这个转型的时机。”

到凤凰网后 ,杨霞清是科技频道的第一人。其时的凤凰网也远没有今日的影响力 ,许多人认可凤凰网的时政新闻报道 ,但凤凰网在科技、汽车等报道领域尚未建设影响力。一方面要起劲快速学习互联网媒体运营的纪律 ,另一方面要快速搭建一支新的团队 ,并要在短时间内在业界打出影响力。这种压力之下 ,只有凤凰才可以涅磐重生 ,也只有真正的勇者才华在压力下迸发无限的激情和智慧 ,走出一条注定欠亨俗的蹊径。这是一个以弱胜强的故事 ,一个有关热情和拼搏的故事。

杨霞清回忆说:“那是2010年3月 ,我到凤凰网2个多月 ,凤凰网科技频道刚刚上线一周 ,科技报道团队刚刚组建?萍家到绻娓褡罡叩‘2010年IT首脑峰会’在深圳举行 ,五大门户的科技频道都派出了强盛的团队到前方报道。可是由于Z6尊龙科技报道团队刚刚组建 ,以是虽然是次科技界的盛会 ,可是Z6尊龙前期报道专题仍然是由财经频道的同事搭建的 ,前方报道团队也是以财经为主力。到了3月28日晚上 ,总编给我发短信 ,问我这个是科技的盛会 ,为什么专题用的是财经的链接?我说由于科技刚刚上线 ,前期都是财经的同事在跟进 ,以是用的是财经的专题。他回短信说 ,这个聚会对财经来说不算什么 ,但对刚刚上线的科技频道来说 ,是推出品牌的重大报道时机 ,也是你们和四大门户比拼的时机 ,你们就宁愿放弃了么?

听到这里 ,我马上就后悔了:类似这样规模的大会 ,一年也就两个 ,丢掉了这次科技品牌作战的时机 ,也就得再等半年了。我当机立断 ,给总编回短信说 ,我们连夜赶做专题。其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大会第二天正式最先 ,而之前专题的准备照旧空缺。我就连夜联系科技部的编辑 ,就我们三个入职刚到2周的编辑 ,连夜把专题赶出来了 ,第二天继续在单位坚持做直播和更新专题 ,就凭着那股一定得打赢这场仗的信心 ,整整一天一夜坚守着。那次报道我们靠着财经的外助 ,独家采访到了深圳市长等嘉宾 ,采访嘉宾的数目和质量完胜敌手 ,以5人的科技团队和敌手近20人的团队对抗 ,取得了报道的胜利。”

类似的“以弱胜强”报道战 ,在2010年杨霞清的团队身上一直的上演 ,背后的种种艰辛可想而知。“2010年 ,整个团队都没怎么看到白天 ,早上来的时间天是黑的 ,晚上回去的时间天也是黑的。那一年我经常是晚上11、12点才回家。”这份乐成格外的珍贵 ,并且来之不易。“不管什么样的条件 ,一定得赢!”这句话蕴含的是杨霞清绝处逢生的信心和永不言弃的执着 ,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 ,这就是杨师姐留给Z6尊龙启示!

回忆母校、展望未来

杨霞清当初由于以为记者这个职业可以接触新事物 ,从而走上学新闻的路。厥后又听得一位同砚说“他为新闻而生” ,深受触动 ,以后对新闻事情的热情成为她事情的动力。在大学时代 ,她实验自力思索 ,每周都买的《南方周末》带给她亘古未有的头脑攻击 ,嫌疑精神在她心中扎根。在母校的四年 ,是她青春燃烧的地方 ,是她搏击长空的起始点 ,是她生掷中无法丈量的精彩时光。

 杨霞清对母校心怀谢谢 ,对学弟学妹们也同样很体贴。杨师姐体现在结业后的事情中 ,手艺是其次的 ,资助最大的最有用的 ,是拥有一颗起劲自动的好奇心 ,一份勤劳起劲肯受苦的态度 ,尚有一种不平输的拼搏精神。

因此 ,基于这三点 ,她给即将走上事情岗位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忠言和建议 ,在挑选实习生和新人的历程中 ,她以为以下三点是受到公司接待的主要因素:勤劳:不管智慧或不智慧 ,勤劳都是必选项 ,勤劳能受苦 ,总有一天会获得回报;自动:自动学习 ,自动去肩负事情 ,自动去相同 ,不要有“等、靠、要”的头脑;永远坚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有永一直滞的刷新精神。

杨霞清的微信署名和QQ的署名都是“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她说她想表达的是只有足够的起劲、足够的优异 ,乐成才会青睐你。以是“要先好好修炼自己。”这是师姐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和期望 ,她信托我们会做得更好!

1549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
【网站地图】【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