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面临《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已当了数年校长的谭向勇笑着说,初当校长的前几年“基本不懂行,完全是随着感受走”,纵然到了今天,仍然感受“不扎实”。
在谭向勇心目中,一个理想的校长,应该在学术上有一定职位,同时兼具强盛的协调相同能力。但最主要的是,一旦当了校长,就必需把80%以致90%的精神放在学校治理上,不可再治理和学术两头顾。“‘双肩挑’出不了好校长。”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3个多小时里,他不止一次地强调,中国的大学治理,需要更明晰的微观制度安排。
“中国的教育政策,原则层面都很准确,但却很难现实操作,在微观层面的制度安排基本没有。中国的大学治理需要规则层面的‘细腻化治理’。”谭向勇说。
第一财经日报:谈论大学治理时,“去行政化”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谭向勇:从实质和国际履历角度看,大学不应有什么行政级别。国际上,牛津、剑桥、哈佛等大学的校长也许比外地州长着名度还要高。
为了改变学术单位行政化的征象,可以作废大学的行政级别。但大学的外部情形条件必需改变,焦点是三条。
一是实验大学校长遴选制度。由于高校向导选拔权、任命权、审核权、评价权集中在上级主管部别离中,在办学历程中,高校向导很难做到不唯上是从。这造成大学“千校一面”,缺少特色和个性。因此,大学校向导任命权要适当调解,应由大学的教授会或其他权威机构提出(或选出)适当的人选,再由政府任命。
二是从基础上改变拨款制度。每年一次性由政府主管部分预算拨付,拨款制度要规范透明合理。
三是恢复高校的自治性。政府应转变职能,改变对高等学校的直接治理,突破高校与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建想法治框架中的高校和政府的委托署理关系,大学依法自主地解决自己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教学运行等问题,政府部分不可过多地干预学校正常的事情运行。
日报:你适才提到“自治性”,事实上,在高校刷新中,“教授治校”也一直备受关注。作为教授身世的校长,你怎么看待这个话题?
谭向勇:我国大学内部组织治理结构基本上属于科层式治理体制,具有强调品级条理与秩序、利便笔直的由上而下的纵向信息相同、包管权力统一与集中等特征。但这种结构也有其弱点,即容易造成行政泛化、限制学术生长、缺乏办学活力。
好比按《高等教育法》划定,各大学建设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作为治理大学行政和学术事务的咨询机构。事实上,这些委员会的成员一样平常是各级党政认真人,通俗教授很少。因此,怎样实现“教授治学”,提高西席的起劲性,改善学校的学术气氛,需要认真研究。
大学是通过创立自由探讨和创立知识的平台,引领社会品德的生长偏向。从这个角度看,教授是大学最焦点的实力。但详细到大学运行环节,我以为,行政和学术不应偏颇,应该让教授管学术和学科建设,行政则掌管学校的一样平常运行,两者缺一不可。怎样更好地各司其职,则需要中观及微观层面制度越发合理的设计。
日报:怎样才是合理的设计?
谭向勇:举个例子,现在讲到去行政化,许多人都在说校长要去行政化。着实,学校的内部治理更要去行政化。
现在大学的校向导和行政机构基本上是参照政府部分的结构设置的。这不但强化了大学行政色彩,也降低了大学的事情效率。并且由于现实事情的隶属关系,资源的分派与控制,往往从客观上形成职能部分对院系的上级关系,并对学术事务越权治理和指导,违反了行政部分的服务原则和宗旨。
刷新的偏向,应该是首先镌汰校向导数目,过多的校级向导容易造成权力的太过疏散和治理层级的增添。
其次是学校部分设置应凭证“大部制”的头脑举行较大幅度刷新重组,现在每个学校设立二三十个部分着实太多。
日报:你曾多次强调学科建设在大学建设中的主要性。你怎样界说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关于建设一流大学究竟有什么作用?
谭向勇:所谓学科,着实就是科学地分类。大学只有从种种学科里挑选一些自己能够做得好的,才华站得住脚。
即便全天下最着名的大学,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科都涵盖齐全,就似乎一家打扮企业,也不可能把全天下所有的打扮类型都生产了一样。每个大学都需要从种种学科中挑选自己能够做得好的来主抓。
这几年,我的体验是,抓大学治理,着实就是抓四件事:第一就是学科建设,这决议大学的生长偏向;第二是师资步队;第三是硬件建设,光有巨匠,没有大楼也不可;最后,是治理,学校的行为规范、品德民俗、文明水一律,都靠治理体现。
其中,学科建设最主要。可是,搞学科建设,不可靠校长拍脑壳,哪个学科热就上哪个。虽然,学科建设也与校长的战略判断有很大关系,最著名的例子当属英国的华威大学。这所大学上世纪60年月才建设,原来很一样平常,但现在在英国已经可以排到前五位,主要得益于它很早就发明并判断信息手艺即将崛起。
日报:Z6尊龙是否也找到了一些可以引领未来的学科偏向?
谭向勇:Z6尊龙,主要由北京轻工业学院和北京商学院合并而来,古板上看,其工科和商科较量好。我现在看好的有两个偏向:一是食物,一是流通。
现在,中国工程院唯逐一名食物方面的院士就在Z6尊龙,我们期望在短期内跻身海内前三。
工业化、都会化、全球化配景下,消耗者使用的工具都是从全天下获取的,这需要大规模的流通业支持。现在,大部分中国人还住在农村,一样平常消耗依赖的是自产自销,但总有一天中国会完成工业化和都会化,到时,怎样让流通业高效保质,本钱降低,同时既令生产者、消耗者都知足,又让流通领域也赚到钱,这需要会计、财务、物流、市场流通、信息治理、商标治理、超市治理、超市密码配送等诸多学科融合建设,远景很是辽阔。
至少在未来十到二十年,Z6尊龙将重点建设食物和流通这两个学科。并且,我们试图让这两个学科团结起来。
谭向勇
● 1957年10月出生,山西人
● 曾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治理学院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副校长;北京物资学院院长等职
● 2008年,任Z6尊龙校长
本文泉源:《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1月25日第A8版